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寿光市书瑶科技公司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 暂无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李先生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视点】二十大精神关键词解读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新闻中心
【新视点】二十大精神关键词解读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发布时间:2024-11-09        浏览次数:0        返回列表

【新视点】二十大精神关键词解读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为我们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未来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们都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新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重大意义

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逻辑转换,是党中央基于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内在规律性的科学认识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性判断,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丰富的内在逻辑内涵和重大现实意义。

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我国经济阶段、发展环境以及发展条件的变化,不断深化对我国经济增长规律、特点的认识和把握。尤其是结合国际环境深刻变化以及国内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及“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等,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经济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速发生趋势性变化,从原来追赶型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真正实现从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和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低耗能、低成本、高效率的集约型增长,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选择。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发展必须为了人民、发展成果必须由全体人民共享,这就要求必须加快供给体系、生产体系、投入产出体系、分配体系等改革,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更高质量的供给体系和高效运行的国民经济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三新”发展逻辑的必由之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大逻辑,内在地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新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来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决定了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来看,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来看,要求我们在高质量的供需体系有效衔接、国民经济畅通循环中形成新发展格局。所以,“三新”的发展逻辑决定了未来中国经济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也必然内在地统一于“三新”发展新框架,成为“三新”发展的应有之义。

应对复杂外部环境挑战的现实需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也是中国经济应对复杂外部环境和挑战矛盾的主动选择、现实需要。近年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化趋势趋于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势力不断抬头,国际贸易、投资等要素流动性受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构,我国发展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各种不确定性和矛盾挑战日益增多。面对这些冲击和挑战,我们必须顺应全球科技革命新趋势,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提高科技、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投入产出密度和强度,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率,加快实现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贡献,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二、准确理解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和现实要求

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和现实要求。

高质量发展要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这个飞跃也是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的一种新的模式选择和转型。高质量发展理念和理论超越了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线性思维方式,打破了后发经济体单一赶超型增长路径,创新了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也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大国崛起和强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这就要摈弃传统的单一GDP增长分析框架,从发展而非单一的增长视角,立足技术和制度创新、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统一、自主与开放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多维度审视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把经济增长从传统的要素投入驱动型增长转向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提升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让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新动能、新源泉。

高质量发展要充分畅通国民经济的高效循环。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现代产业体系发达完整,供给侧质量体系具有创新力、引领力,能够发挥“供给创造需求”的积极作用,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国民经济大循环来说,高质量发展应该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循环畅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国内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区域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国内大循环高效畅通、国际大循环高水平开放、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

高质量发展要充分体现经济结构的高级度和产业体系的安全、韧性。高质量发展要遵循现代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内在规律,打破传统一、二、三产业分析框架,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趋势,推动各类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从产业结构演变来看,高质量发展不仅意味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和比例度的协调发展,更意味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与高级度的提升,要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技术密集度、人力资本密集度和知识含量、智能化程度。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来说,高质量发展也意味着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金融发展与人力资本紧密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现代经济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形成更具韧性和安全可控的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要充分体现参与国际经济的新优势和竞争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开放的有力支撑,在实践中要积极推动形成更高质量发展与更高水平开放良性互动的新局面: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作用,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推动高水平开放,加快从市场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在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实行更高水平的开放,形成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联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开放的新活力和新动力。高质量发展必然内含了高水平开放,这就要求积极发挥国内市场对世界市场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培育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的新优势、竞争力。

三、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好几对重要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处理好如下几方面重要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率的关系。高质量发展强调效率导向和创新驱动发展,但不能理解为因为高质量发展,所以要把增长速度降下来。增长速度与发展效率是辩证统一的,尤其是当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能主要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时,既可以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也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这一点来说,高质量发展是速度与效率的统一,二者之间不是对立和替代的关系;从现实需要来看,保持适度的中高速增长也是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这是经济发展总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质变,也是经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自然发展过程,因而也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必然反映。就这个阶段的侧重点来说,结构转型和升级往往比总量积累和增长更为重要,因此需要把握好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机会,加快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高质量发展高度关注供给侧的质量体系能否与需求侧的升级和变革相匹配,高度关注供给侧能否适应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就是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对供给侧的许多重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进行调整和改革,推动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相互牵引,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是要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共享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是,必须强调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把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一次分配与二次分配、经济分配与道义分配、先富与后富、先富带后富、短期措施与长期目标等统一起来,统筹协调;推动共同富裕,既要积极作为,也要量力而行,防止在共同富裕问题上简单化和一刀切,把长期目标短期化,导致实践发展的误区。

五是要正确处理好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关系。高质量发展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不能把新发展格局理解为封闭的国内单循环,它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另一方面,强调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不是搞封闭的自主创新,而是仍然强调要开放与合作,在开放合作中实现创新发展。

六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高质量发展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科技自立自强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对各类资源配置、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政府则需要在营造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下大力气,推动各类市场规制、规则和标准等统一和对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环境和稳定的预期。

四、在高水平改革开放中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国家新使命要求我们在高水平改革开放中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结构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良方。要通过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平衡、金融和实体经济结构性平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平衡等;要不断提升供给侧质量和效率,加快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性总体平衡的目标。

加快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企业制度改革、非公经济发展、市场体系建设、财政货币政策、收入分配体制、社会政策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积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充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需要更好发挥作用,在保护产权制度、促进公平竞争、建设统一大市场体系、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进一步破解难题,为高质量发展奠定高水平的体制机制条件。

加快形成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源泉和动能。要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真正发挥科技创新在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源泉和新动能。要推动科学研究、技术转化和应用、商业创新、金融科技创新、工艺流程再造等成为创新链和创新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融合共生和利益共享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加快形成引导和评价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要摆脱对传统GDP的依赖和单一评价,研究制定新的科学反映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等,通过“指挥棒”机制创新,把各方面的因素和力量都引导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

(来源:上观新闻,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点击右下角“在看”

及时关注党刊声音!